close

寶寶冬季大患! 慎防肺炎鏈球菌感染

 

資料提供/薛博仁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檢驗醫學科助理教授

                     王志堅  三軍總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國防醫學院小兒學科副教授

                     丁綺文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所著《四季手邊健康書》(信誼出版)

肺炎在台灣嬰幼兒死亡原因中已名列第四,尤其是2歲以下寶寶因免疫系統未發展完全,值此秋冬及冬春之際,更容易遭到蠢蠢欲動的肺炎鏈球菌伺機進犯。

 

世界上約有一百萬小於5歲的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主要死因多是肺炎,在1944金黴素未成為臨床治療用藥前,此菌引起肺炎死亡率甚至高達3035%,佔人類死亡疾病之首,到現在還是造成兒童或老年人侵襲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小心飛沫傳染

 

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正常兒童及成人的鼻腔、呼吸道中,但帶菌者可以傳染給沒有抗體的成人和孩子;帶菌率因地區及年齡不同而有所差別,國外兒童帶菌率約為30%~50%,國內兒童的帶菌率在20%左右;成人的帶菌率則較兒童低。

另一常見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經由咳嗽、打噴嚏時,從口部或鼻子發出的飛沫,或接觸受感染的飛沫污染的物品傳播。正因如此,托兒所、安親班及幼稚園等公共場所會增加感染的危險性

 

 鼻腔帶菌伺機引爆

當幼童鼻腔帶菌,而一旦感冒或免疫力減低,或先前曾經有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時,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器官,引發各種併發症。

若病人有先天性或後天免疫不全等免疫功能問題,會加重病情;而部分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患者,也會增加較嚴重的感染機率。

 

 併發症嚴重且影響深遠

肺炎鏈球菌最常導致兒童急性中耳炎,會引起發燒、疼痛、聽力障礙;細菌如果持續孳生、感染身體其他部位就會引發其他病症,如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關節炎、氣管炎等。
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中,以菌血症、腦膜炎的死亡率最高。其他包括肺炎、敗血性關節炎、骨髓炎、心內膜炎、心包膜炎和腹膜炎等;甚至導致休克、腎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散播性血管內凝血、多重器官衰竭和死亡;而部分兒童痊癒後仍有如痙攣、癲癇、腦部受損、聽障等終身後遺症。

美國每年病例約有6200名腦膜炎、5萬名菌血症、50萬名肺炎及700萬的中耳炎。而未開發國家情況更嚴重,每年小於5歲的幼兒有14萬人因為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腦膜炎,及120萬人因呼吸道感染而造成死亡。

 

 

 抗藥性導致治療難度日益增高

在全世界都發現各種臨床使用的抗生素對肺炎鏈球菌有抗藥性升高的趨勢,所以投藥成效不彰,導致高死亡率及嚴重後遺症,以台灣流行病學來看,肺炎鏈球菌是造成社區性肺炎、腦膜炎或其他侵襲性感染之主要致病菌,且對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造成高死亡率。

醫界在面對難纏的肺炎鏈球菌感染時,第一線抗生素是「盤尼西林」,過敏者可換用「紅黴素」,用藥需一週以上。若遇上抗藥性強的菌株,則改用第二代抗生素如「安滅菌」,可以口服治療中耳炎、鼻竇炎、輕中度肺炎;至於侵害性強的深部感染則予以靜脈注射「第三代頭孢菌素」;目前肺炎鏈球菌對「萬古黴素」還沒有抗藥性,可以保留使用。

但是各種抗藥性菌株在台灣及世界各地已一一被分離出來,且有持續增加現象。如何適當選用抗生素來治療,和如何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應是當今醫界重視和面對的問題。

 

醫學辭典:

肺炎鏈球菌一般稱為肺炎雙球菌或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雙球菌或鏈球菌。由於細菌兩兩黏合,外表包覆一層多醣夾膜,當它侵入人體,被白血球吞噬時不易殺滅,因此致病率高。

醫界在1880年代已經發現此菌是大葉性肺炎主要的致病菌,直到1974年發現菌體的鏈狀結構,才正式命名為肺炎鏈球菌。


http://www.cacapneumo.com.tw/01data11.asp?strep_type=1&seq_id=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inofdance 的頭像
    rainofdance

    大事小事落我家

    rainof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